农历3月初3是什么节?有哪些讲究?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国传统的上巳节,也被称为“三月三”,是一个兼具自然崇拜、祖先祭祀与社交娱乐的综合性节日。以下是详细解析:  
    	 
   
    	一、节日起源与历史  
    	-   		名称由来:
 古称“修锲节”,因古代以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(后固定为三月初三)举行祓禊(fú xì)仪式而得名。《周礼》记载:“岁时祓除,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。”
-   		文化意义:
 最初与巫术信仰相关,祈求生育繁衍;汉代后融入春游踏青习俗;晋代演变为娱乐性节日;唐代白居易诗中可见其盛况;宋元时部分习俗被清明节替代,但仍是重要民俗活动。
  	二、核心习俗与活动  
  祓禊(清洁祈福):  
  	-   		水边沐浴:用香草水或清泉水洗涤,祛除冬日积秽,预防疾病。古人认为春水流动可带走阴气,如《诗经》中郑国民众“秉蕑相谑,赠之以勺药”。  	
-   		曲水流觞:魏晋文人雅集,酒杯顺流而下,停于谁前则饮酒赋诗,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即描绘此景。  	
  踏青郊游:  
  	-   		春游赏花、放风筝,如《汉口竹枝词》云:“三三令节重厨房,地米菜和鸡蛋煮。”  	
  祭祖扫墓:  
  	-   		携带猪头、米酒等祭品至祖坟,部分地区吃黄糯米饭或乌饭祭祀,祈求祖先保佑。  	
  对歌传情(少数民族特色):  
  	-   		壮族歌圩:男女对唱山歌,姑娘抛绣球定情,小伙抢花炮展勇武。  	
-   		苗族芦笙舞:盛装跳舞,村寨间斗牛比赛。  	
-   		侗族花炮节:争抢彩环,象征吉祥。  	
  	三、饮食习俗与寓意  
  荠菜煮鸡蛋:  
  	-   		“三月三,荠菜赛灵丹”:荠菜祛湿明目,鸡蛋象征圆满,寓意健康聚财。  	
  五色糯米饭:  
  	-   		“幸福五彩”:用红兰草、黄饭花等植物汁浸泡糯米,制成红、黄、黑、紫、白五色,象征吉祥丰收。  	
  乌饭:  
  	-   		驱邪祈福:乌稔树叶汁浸泡糯米,蒸制后食用,部分地区流传“吃了乌饭,上山蚂蚁不咬”。  	
  	四、禁忌与讲究  
  忌下水:  
  	-   		“三月三,九月九,没事别在河边走”:此时春水寒,久留易染病或遇险。  	
  护阳气:  
  	-   		“不碰肩膀”:中医认为春季阳气初升,肩膀受凉易损健康,避免露肩或被人触碰。  	
  饮酒:  
  	-   		“三月三,饮酒驱邪”:部分地区饮雄黄酒或米酒,象征消毒避灾。  	
  	五、现代传承  
    	-   		法定假日:广西将“壮族三月三”定为法定假日,举办大型歌会、非遗展览。  	
-   		文化融合:汉族踏青与少数民族歌圩结合,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。  	
  	结语:农历三月初三不仅是祈福祛灾的节日,更是春日生机与人文情怀的交融。不妨在这一天,踏青采荠菜,煮一颗鸡蛋,感受传统与自然的双重馈赠。